15238989987
18110028597

郑州金水区文化路112号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最新动态

丝路古道上的歌者--记国画名家王昌立

发布日期:2016-9-7 共阅631次
 
文/闫永刚
 
作为主攻胡杨题材的名家,王昌立的作品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貌。在中原地区,王昌立以其几十年的勤奋努力,开拓出一条独具风采的艺术之路,使得大漠之上的苍茫,桀骜之气可以在中原这片艺术沃土上生根发芽,并蔚然生机,充满生命力。
 
王昌立攻山水、花鸟、人物诸多画类,尤其擅长山水画的创作。
 
 
他的作品大气磅礴,意境苍茫辽远,布局多巧妙有致,层次感十分鲜明,展示出独特的王氏风貌。作品内蕴深厚,饱含着作者对人性、自然的思考和对生活生命意义的探究。在独特的风格统率下,他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作品之中,形成粗犷而不失细腻,壮阔而不失细节的总体风貌,并形成自然生动、气象万千的意趣和姿态。
 
能够长久坚持特定题材而始终孜孜不倦的画家实属不易,因为画作取材面窄,更需要于其中深度挖掘,求得艺术探索上的突破和创新。但正因如此,专攻特定小题材的画家,更因为精神力专注而取得比较大的成就,譬如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皆名声成就溢满中国美术史。
 
王昌立博采众长,转益多师。在向中国古代名师的学习和专研中,他更注重向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精神靠拢,重作品的气韵、意境,在追求神似上的道路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同时,他也善于吸收西方绘画技巧,并将其有利于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技法特点拿来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使得画作技法更加丰富,表现力更加丰盈动人。他运用西方绘画的某些经典创作理念和技巧,使得作品在神似之中不乏立体形象感,两者结合,使得形似和神似统一起来,令画作形神兼备,妙不可言。
 
 
1959年,王昌立生于河南三门峡。从很小的时候,他就对画画有了浓厚的兴趣,并不断的临摹历代大家的作品,日日揣摩,非常刻苦用功。因为兴趣使然,也因为天分足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在国画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功底。
 
他后来参军,并在空军政治院校学习,毕业后,因为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他又进修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进行系统学习。
 
正是这段军旅生涯,奠定了他以后的发展方向。在这期间,经过长期的摸索,他将自己的主攻的方向确定为胡杨题材。大漠孤烟,胡杨桀骜不驯地在荒无人烟和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坚韧地伫立着,向所有看到的人展示着它们强大的、顽强的生命力。每每看到这样的生态景观,王昌立都禁不住心中为之震撼,震撼这眼前的胡杨林,多么像现实中我们的生活啊,困难重重,挫折不断,但丝毫不放弃生活的希望,顽强地在这个星球上踯躅前行,又从容不迫,充满了生命的赞歌。王昌立从此就迷上了胡杨林,迷上了创作胡杨题材的画作,这样一发不可收拾,到今天,他还无比热爱的,一如既往地画着胡杨,画着他心中那片风沙肆虐的大漠。
 
 
正如他在自己的微博中说的那样:“胡杨相互搀扶着,盘根错节,坚守阵地,筑起一道道天然屏障,抵御着张狂风沙肆无忌惮的侵袭,一挡就是三千年,托起一个个绚丽的梦想,托起一个个千古绝唱的传奇。我爱胡杨。”这是他的真情告白,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画胡杨的动力和初衷。
在部队时,他经常深入胡杨林画速写,在和大自然每一次亲密接触中,他细细体会着艺 术的质感,领悟着艺术的真谛。在每一次和胡杨林进行心灵对话的时候,他都有种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对生命意义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是多么令人动容的大自然的赞歌,是多么强有力的万物生命的呐喊。粗犷而深邃的大漠,傲然独立的胡杨林,强劲的沙粒,夕阳西下,这么多景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多么有意境的画面。沧桑、辽阔、广袤,这些词语,这些感受,令王昌立情不自禁,挥笔就景,画在画布、纸张上,成了一幅幅绝妙的作品。
 
在部队时,王昌立曾荣立过三等功一次,勋章一枚,而在绘画艺术方面,成绩也可圈可点。他曾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并多次获奖。近几年来,他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内书画大展并获奖,部分作品被国外友人和企业家收藏,深受业界肯定和赞扬。
 
 
如今,早已退役的他已经成功转型为企业家,生意人,并开办有婚纱摄影影楼。但不论何时,他都将绘画作为自己的主业和核心事业,在对外的称呼中,他更喜欢别人称他为画家。
 
他曾经给一个战友送了几幅自己的墨宝,在微博中,他吟诗一首作为感受:“今画胡杨送战友,满纸胡杨寻一梦,书房画室木垒东。酒醉惯向知音诉,况是群仙泼墨中。”
 
几句诗,道尽他的平生意。
查看更多留言>>
留言板
在线订单
关闭音乐
  dog_gif最新公告:我们的新版网站开通了 显示视频

本版块的内容尚未添加编辑,
请点击'编辑/管理'进行修改!

我知道了